入夏後,氣溫逐漸升高,進入呼吸道傳染病和食源性疾病高發期✅,希望廣大師生增強防範意識,做好預防措施。
一➝、新型冠狀病毒肺炎
預防措施👨🏿⚖️😤:
減少聚集👌🏼:避免人群聚集活動🌴、保持1米以上的社交距離👩🦰;避免與有呼吸道症狀(如咳嗽或打噴嚏)的人接觸。
戴口罩: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時、在室內公共場所時👳🏻、就醫時和出現呼吸道症狀時,應佩戴口罩。
隨時保持手衛生:外出回家後、飯前便後需用洗手液和流動水洗手,或使用免洗手消毒液📔🏌🏻♀️。
保持良好衛生習慣:註意開窗通風📠;加強營養,適度運動🏧。咳嗽或打噴嚏用紙巾、手帕或衣袖內側捂住口鼻🧓🏻,保持居家環境清潔,勤曬衣被,避免用不幹凈的手接觸口鼻;
做好自我健康監測🤲:有症狀及時咨詢和就醫🚴🏽♂️🧑🏻⚖️。如果出現發熱📒、幹咳、乏力等症狀,及時到指定發熱門診就診,並主動向醫生告知發病前14天重點國家、地區旅行或居住史以及與有症狀病例的接觸史。
接種疫苗📎:在沒有接種禁忌症的情況下🦼,符合條件的人群均推薦接種新冠疫苗📁。

二🥚、水痘
水痘是一種由水痘-帶狀皰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🗽,可通過水痘患者咳嗽或打噴嚏在空氣中傳播,也可通過接觸水痘患者的水皰傳染,易在集體機構引起暴發。水痘傳染性很強,水痘患者至出疹前1至2天到皰疹幹燥結痂均有傳染性。
預防措施:
接種水痘疫苗是目前最為經濟有效的方式,多數人接種水痘疫苗後不會感染水痘。接種過疫苗的人即使感染水痘🧴,其症狀也較為輕微♻,出疹較少,發燒的可能性較小,並且恢復更快🦸🏻。
得了水痘怎麽辦?
1.應立即進行居家隔離至所有皰疹幹燥結痂(隔離時間一般不少於出疹後14天),並同時報告學校。
2.保持患者居室通風🖕🏿🔇,患者的衣服、被子、用具等應用紫外線照射、太陽曝曬💉、煮沸等方法進行消毒。

三👩🌾、細菌性食源性疾病
細菌性食源性疾病的主要病原體有副溶血性弧菌、沙門菌🌴、金黃色葡萄球菌和致病性大腸桿菌等🧗🏻。在黃梅天濕熱環境下🗞,食品的腐敗變質速度明顯加快👳🏻♂️,易發生細菌性食源性疾病。
預防措施:
飯前便後、加工製作食品前要洗手;定期對餐具進行消毒;食物處理時要註意生熟分開。
不吃生冷、半生的海產品和水產品🦠:吃海鮮💃🏼、涮羊肉等時🍠,要徹底煮熟;不吃腐爛的蔬菜、水果。
食物吃多少做多少🌊,吃不完的食物及時低溫保存🧑🌾,少吃或不吃剩飯剩菜,下次食用時需要徹底加熱。
4.食堂從業人員如發生腹瀉嘔吐、患有化膿性皮膚病或其它傳染病性疾病時應立即離崗。

發生腹瀉後怎麽辦?
一般腹瀉症狀可以自愈,如果病程較長👩🏼🍼,出現腹痛🙎🏼、便血、發熱等症狀時,務必盡快就醫治療。如確診為細菌性感染需做到:
暫停上課上班,居家隔離休息💪🏻;
被汙染的食物不能繼續食用,丟棄時需密封包裹;
患者須調整飲食🧑🏽🎄,吃易消化的食物,如米湯🌖、糖鹽水等,減輕胃腸道負擔,同時註意腹部保暖;
患者使用過的便具及被汙染過的衣物、床單等,都需要及時消清洗並消毒🕵️;
患者的餐具要和家人分開使用,並在用後清洗煮沸消毒(煮沸10至15分鐘)。
四、肺結核
結核病是一種由結核桿菌引起的慢性傳染病♝。結核病患者的一般症狀包括🚪:咳嗽、發熱(午後低熱)👨🏽💻🏋🏿、厭食、咳血🧟♀️、夜間盜汗、乏力👩👩👦、體重減輕、胸痛。
結核病可以發生在身體的任何部分,最常見的是肺結核⛸。肺結核患者在咳嗽、打噴嚏、大聲說話時,會把帶有結核菌的飛沫播散到空氣中💕,周圍人群吸入帶有結核菌的飛沫即可能受到傳染。

預防措施:
1、不隨地吐痰🆔,咳嗽、打噴嚏時掩口鼻。
2、乘坐公共交通🤹🏼、在人員密集場所等公共區域或密閉環境勤戴口罩。
3🆒、咳嗽🗞、咳痰2周以上🖲,有咯血等可疑症狀👨🏼🎨,應及時就診🧑🏻🍼。
4🦩、出現肺結核可疑症狀或被診斷為肺結核後,應主動向學校報告,不隱瞞病情、不帶病上課👩🏽✈️,規範全程治療🧑🏻🌾🧏♂️。
5🙋🏼、養成勤開窗通風的習慣。
6、高危人群在醫生指導下預防性服藥或定期接受胸片篩查🐙。
7、保證充足的睡眠,合理膳食,定期健康體檢。加強體育鍛煉🧑🏻🦼,提高抵禦疾病的能力🫸。
(素材來源:中國疾控中心👬🏼、上海疾控、閔行疾控👨🏼🚒、奉賢疾控)
意昂2官网校醫院
2021年6月28日